近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抓好机制这一根本要素。学校及时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领导及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系部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全面推动工作做实做深做新做出成效。制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让课程与思政相得益彰”的改革理念,修订教学工作规范和课堂教学建设细则,组织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专题讨论,不断加深教职员工对“课程思政”内涵、目标、原则、路径等的理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实施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整合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博士学位。发挥学校20名教学名师、11名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引领辐射作用,成立校系两级“课程思政”建设指导专家组,每年开展“党员示范课”教学比赛,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遴选培育“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引导教师主动履行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
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目标要求和隆昌地域文化,梳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舞蹈与幼儿舞创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老年护理学》等12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试点。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作为重要指标,力争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建设 1个省级“专业思政”示范专业、2个省级示范教学团队、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带动建设10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成立德树人标杆学校。
抓好教学这一主要阵地。在国家目录中选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确保选用教材价值导向正确。准确把握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日常教学运行和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坚持开展以新闻播报、时事快递、英雄伟绩、身边好人等为主题的“课前分享”实践教学,常态化组织学生到范长江纪念馆、张大千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主题教育。运用课堂教学检查、推门听课、学生反馈等多种形式,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评价、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回归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担当,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